

拆解德國教育推行STEM的成功
近來在香港教育界掀起熱論的題目當然是於中小學推行STEM,大眾意見好壞參半。STEM 代表 Science、Technology 、Engineering 和 Mathematics,於中小學階段推廣STEM,主要是吸引年青人積極投身創新研發的行列。要成功在香港推動STEM, 其實單單在教育上着手並不足夠,今次透過參考德國推行STEM文化的成功去了解香港需要哪些教育、社會及工商業上的配套。 在德國,STEM又被稱為 MINT [Mathematik,Informatik,Naturwissenschaft und Technik]。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 2017 的統計,德國修讀歸類於第三產業或服務業的一年級大學生中有40% 選擇STEM領域的科目。這數子明顯高於經合組織的平均值27%,韓國的 31%,英國的 29% 及日本的21%。 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、就業機會與教育一直有着相輔相成的影響。德國除了工業與製造業發達,更是一個創新中心,來自不同領域的德國公司在最前沿的技術領域開展業務,令該國對創新科技與技術的追求及需求不斷增加。加上近年